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抗洪救灾装备走向体系化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23/2/25 15:23:26
新式防洪墙采用高强度铝型材制成,韧性好、耐腐蚀,能够承受洪水长时间冲刷和高强度施压。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它的安装较为简单,几小时内就可拼装数百米,能用来应对堤坝部分垮塌带来的险情以及缓解突发汛情对闸口的压力。
与防洪墙相比, “充水式橡胶子堤”能力也不弱。这种橡胶子堤又名“移动折叠式堵水墙”,外层采用结实耐磨的高强度帆布层,内侧采用橡胶水囊,可用钢筋等固定在坝顶,注水后能形成长数米、高半米多的堵水墙,用来抵挡洪水。在2016年长江中下游防汛抗洪中,橡胶子堤就已经得到了运用。
当然,用编织袋填装沙土制成的沙袋也是添“堵”利器。受抗洪一线特殊地理环境的制约,这种传统的方法非常实用,虽然耗费人力较多,但它针对性强,能快速排险,抗洪抢险效果也不错。
排涝能手:只为水过地皮湿。如何解决强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几乎是每次抗洪抢险子弟兵的必答题。大功率“龙吸水”移动排水车,堪称城市里的排涝能手。
传统的排水机器1小时只能抽取50多立方米的水,而它1小时能抽取数千立方米的积水。常见的标准游泳池装满水,半小时就能被它抽干,特别适合在一些积水路段、涵洞隧道、水库等环境中进行应急排险作业。
凌波架桥:畅通道路驭洪魔。洪水肆虐,架桥修路开通道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尤为重要。在大面积积水中,带式舟桥可大显身手。它能够俯身为桥、躺平为路,直接将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扛至决口处开展堵口作业,提升封堵作业效率。同时,带式舟桥还能用来快速转移受灾群众、转运救援物资等。
当一些重要的交通路段被洪水破坏时,重型机械化桥就派上了用场。它能迅速展开,重新畅通“生命通道”,为部队展开后续抢险救援创造条件。目前,投入抗洪一线的机械化桥大多采用“边展开边架设”的剪刀式架设方法,完成单跨架设时间较短,可以保障大部分重型抢险救灾车辆安全通过。
水陆两栖气垫船则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快速进入灾区实施救援,转移群众。
无人化装备:多个战位显身手。洪灾发生时,水面和水下情况往往很复杂,实施救援危险性较大。无人救援装备受天气、环境限制小,可以快速、安全地开展救援行动。最为典型的是水上救援机器人,仅需要用控制器操控,就能穿越激流快速到达落水者身旁,利用其自身浮力和自带动力实施营救。
在灾情研判、蓄滞洪区运用论证方面,无人机则大有作为。它能立体地查看蓄洪区各种情况,利用搭载装备开展搜索、定位和救援工作。在抗洪一线,无人机已成为人民子弟兵对大堤情况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多次发现并成功处置管涌险情。
在开辟通道方面,与常见的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相比,双臂双动力机械臂优势明显,它具备双臂分别操作功能,能够在坍塌废墟中灵巧地作业,进行破碎、切割、扩张等多项操作,开展抢险工作。
智能神器:多方借力高科技。各种高科技设备和前沿新技术成为今年握在子弟兵手中的抗洪新“利器”。从监测预警、紧急机动到实施救援,北斗、无人机……加上5G、VR、智慧平台等“智能+”技术的加持,使官兵的抗洪救灾行动更加快速高效。
一方面,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已足以对山体、水库、河流的形变和位移情况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通过变形值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对险情进行预警。
另一方面,通过整合5G、VR等高新技术,当前已经能够对河道、水库等重要区域的水位进行大范围、全天候观测。“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所提供的天气预报等信息则能为抗洪抢险决策提供动态的气象数据支撑。这些,为部队抗洪抢险装上了“千里眼”。
不仅如此,不少地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进一步为防汛抢险装上了“最强大脑”。江西省军区利用智慧动员系统,动态更新汛情灾害信息,为各级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而一些部队新型指挥方舱的应用,则保证了指挥通信顺畅,进一步增加了部队官兵抗击洪水的“底气”。
地不分南北东西,器不分军用民用。目前,抗洪救灾装备,包括防汛工程类机械装备和应急抢险类机械装备,已经走向体系化。防汛工程类机械装备已经发展出堤坝加固装备、河道疏浚装备、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等;应急抢险类机械装备也划分为险情探测设备、抢险操作机械装备等,部队的抗洪救灾能力也由此大幅提升。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抗洪救灾装备将不断朝着多样化、多功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兼顾机动灵活性、操作简便性等方面的同时,此类装备将进一步实现常规装备标准化、大型装备模块化、小型装备携行化、单一装备专业化,在未来的抗洪救灾一线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常熟市江河防汛物资有限公司为你总结的抗洪救灾装备走向体系化,如果还有什么相关知识不明白的,可以咨询我们,本文转载于“中国军网”。